使用海关数据进行客户数据分析的实操流程

在外贸获客这条路上,“数据”不是越多越好,而是越准越好。
而海关数据,正是最能代表“真实采购行为”的外部线索之一。
但很多外贸人拿到海关数据后,不知道该怎么筛、怎么用,最终变成一堆沉睡在文件夹里的 Excel。
这篇文章就用一套实操流程告诉你:如何高效使用海关数据,定位优质客户、指导营销动作。
第一步|明确筛选逻辑:只拿“用得上的”数据
在你导出海关数据前,先问自己几个问题:
-
我要开发哪些国家?
-
我的目标客户是哪一类公司?贸易商?终端工厂?项目采购方?
-
我的产品关键词是什么?(如 lithium battery、solar inverter、plastic bottle 等)
📌 建议使用组合筛选法:
【出口国 + 产品关键词 + 目标国家 + 时间范围(建议近3个月)】
比如:我是一家储能设备企业,想开发南美市场,就可以筛:
China 出口 → Brazil、Peru → 产品关键词:solar battery → 近90天
第二步|清洗数据字段,保留有用信息
拿到原始数据后,注意不是所有字段都对客户开发有用。
建议保留字段:
-
收货人公司名(Consignee)
-
HS编码及产品描述(Product Description)
-
出口商(用于判断竞争对手)
-
联系方式(如有)
-
地址/国家/城市
-
报关时间和数量(频率和采购能力)
如果你使用的是带联系方式的高级数据源,如品推系统等,还会包括:
-
公司邮箱 / WhatsApp
-
官网链接 / 社交媒体账号(Facebook、LinkedIn)
-
联系人姓名、职务(如采购经理)
第三步|标签化客户,快速筛出高潜力对象
不是所有“买过”的客户都值得开发。我们可以为客户打上标签,分层处理。
推荐使用的标签有:
标签名称 | 筛选逻辑 |
---|---|
重复采购客户 | 最近90天内多次采购记录 |
单量大客户 | 单次交易金额/数量高于平均值 |
跟竞对合作 | 多次采购来自某几个出口商 |
首次采购 | 首次在近30天内出现,有开发空间 |
区域重点客户 | 属于重点城市/州,如São Paulo、Cairo等 |
📌 系统化管理这些标签,可以帮助你后续批量制定营销策略。
第四步|匹配社交账号与联系方式
这一步是将“交易数据”转化为“可触达线索”的关键。
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关联:
-
在Facebook/LinkedIn搜索公司英文名,看是否有主页或负责人账号
-
使用邮箱反查网站域名
-
在Pintreel系统中一键提取联系方式和主页信息
-
若无公开联系方式,可用公司地址+行业做二次反查
目的只有一个:获取能触达对方的有效渠道,无论是WhatsApp、邮件还是社媒消息。
第五步|制定个性化触达内容,按标签发送
比起群发模版,基于真实行为的定向沟通更容易被回复。
几个示例:
→ 对“首次采购”的客户:
“Hi [名字],我们注意到您近期开始采购[产品],我们在该产品上已有10年经验,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方案,是否方便了解?”
→ 对“竞对客户”:
“Hi [名字],看到您持续从[竞争对手公司]采购[产品],我们正在同类产品上做功能升级,价格也更具优势,是否可发份报价参考?”
发送渠道:建议结合邮件 + WhatsApp/LinkedIn双通道
频率建议:每周1-2次,保持温度感但不造成打扰
第六步|追踪客户行为,调整后续跟进节奏
一旦客户:
-
打开了你邮件中的产品PDF
-
回复“quotation”、“MOQ”等关键词
-
点开了你WhatsApp上的报价单或资料
就说明对方进入兴趣激活阶段。
此时建议:
-
业务员重点跟进,做一次1v1报价沟通
-
进入CRM系统,记录互动行为
-
发送二次内容(案例、视频、FAQ)强化信任感
相关文章推荐:海关数据+A1:智能获客的新引擎
结语:海关数据不是表格,是线索转化工具
很多人对海关数据的误解在于:
“它只是一个参考信息。”
但真正懂用的人,早已把它当作判断客户活跃度、竞对动作、产品趋势的信号来源。
别让数据躺在硬盘里,让它动起来、活起来、赚起来。
—
如果你正在使用外贸客户数据,却感到数据太多、无从下手,欢迎访问在我们的页面上,体验一站式的客户数据清洗、分析与触达工具。也可以了解更多解决方案:关于我们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