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先做 GEO 再谈创意
同一套素材在不同国家的展示成本、点击倾向、履约确定性差异巨大。没有GEO优化,投放很容易被“看起来热”的国家吞噬预算。正确顺序是:先用国家级数据确定“在哪些地方值得说”,再决定“说什么、怎么说、花多少钱”。
二、Step 1|选区:建立“可成交”的国家评分
构建三维评分模型(0–100分),每月滚动更新:
-
需求与贸易(40%):参考 ITC 国际贸易中心的行业结构与贸易流向确认“是否真有买家”,并把目标HS编码对应到潜在需求。
-
合规与关税(30%):若 WTO 世界贸易组织近期在目标国对相关品类的关税/技术性贸易措施更友好,则上调潜力分;若新增技术壁垒,则降权。
-
履约与营商(30%):依据 World Bank 世界银行的物流绩效、清关时长与营商指标评估交付确定性;高波动国家降权以规避后期拒付与延迟。
按综合分将国家划入候选池,并设定进入阈值(例如≥60分)与观察阈值(50–59分)。
三、Step 2|分层:T1/T2/T3 三轨策略
-
T1 快商业化:历史询盘质量高、物流稳定、合规明确。目标=直接转化,用交易型落地页。
-
T2 成长性:需求存在但决策慢或合规复杂。目标=培育+再营销,用教育型内容拉长节奏。
-
T3 探索:体量大但不确定。目标=小预算探底,只看点击与到站质量,暂不追主转化。
层级动态:满足“样品/会议率阈值”连两周达标→升级;连续两周低于阈值→降级或暂停。
四、Step 3|本地化:让点击更像成交
关键词与素材按国家重写,不做直译:
-
语言与术语:按当地行业常用法改写,计量单位/日期/货币同步本地化。
-
落地页:T1 首屏给“参数/认证/交期/CTA”,T2 强化“标准解读/案例/风险控制”,T3 用品牌背书与样品政策试水。
-
合规线索嵌入:对受法规影响较大的品类,在页内用一句话说明与权威链接(如WTO页面)增强可信度。
-
技术要点:
hreflang
、多语言 Sitemap、价格/税费/配送展示与本地钱包/WhatsApp入口同步,避免“点击后跳失”。
五、Step 4|出价与预算:不同层级不同算法
-
T1:以转化为目标
-
出价:tCPA/tROAS;
-
预算:按历史LTV反推日预算上限(如“目标CAC ≤ LTV×30%”);
-
频控:宽松,配合再营销持续围猎。
-
-
T2:以中间目标驱动
-
出价:到站深度/加购/表单中间目标;
-
预算:主线≤40%,教育与再营销≥60%;
-
频控:更紧,避免过曝引发反感。
-
-
T3:以探索为主
-
出价:点击或到站质量;
-
预算:≤10%的实验池;
-
频控:严格,快速淘汰低质版位与兴趣。
当 World Bank 指标提示某国物流波动,或 WTO 新规提高门槛,系统自动下调T1/T2出价与日上限,并切换“教育向”素材维持需求热度。
-
六、Step 5|衡量与复盘:国家×渠道的闭环看板
把“展示→点击→到站→表单→样品/会议→报价→回签”做进国家×渠道看板:
-
到站高、表单低:上移证据链、压缩首屏文案、减少表单字段;
-
表单高、样品低:补齐认证清单与交付里程碑,强化WhatsApp即时对话;
-
报价慢、回签慢:统一条款模板与审批SLA,减少反复沟通。
在看板时间轴上标注 ITC/WTO/World Bank 的关键事件,区分“外因波动”与“内部问题”,避免误诊。
七、A/B与准入门槛:让优化有方向
每个国家每月至少两组A/B:
-
首屏标题:行业术语 vs. 场景痛点;
-
证据链排序:认证编号在前 vs. 同国别案例在前;
-
CTA文案与位置:样品/会议/报价哪一个更先;
-
表单字段数:一步四项 vs. 两步六项。
准入门槛示例:T2→T1 需连续两周样品/会议率≥2.5%,报价到回签≤14天;反之降级并复查素材与落地页。
CTA|用 Pinshop 建站,把 GEO 优化落到能成交的页面上
投放能带来点击,能否成交取决于页面与表单。选择 Pinshop 建站,我们把GEO优化写进多语言独立站:基于国家评分的模板库、hreflang
与税费/价格展示、本地支付与WhatsApp接入、国家×渠道看板与A/B实验,让“分层投放→分层页面→分层预算”的闭环真正跑起来,稳定提升询盘与ROI。
【延伸阅读】